深燃(shenrancaijing)原创

作者 | 黎明

编辑 | 魏佳

这个春节,你回老家过年吗?

创业者李擎选择回家。北京创业三年,一无所获,春节前一个半月,他交接完手头的工作,清掉公司的股份,跟合伙人说再见。

他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小乡村,老父亲卧病在床,妻子在家带娃,过去三年长期两地分离,两岁的娃没见过几次。逃离北京,他打算在老家重新开始。

快递员杨呈在春节前一个月就休假了,家里安排了相亲,他得赶回去。在他心里,上海不是归宿,只是赚钱的地方,“趁着年轻,打工多赚点钱,回老家买房。”他听说小学同学在家里卖农产品,买车盖楼,他打算回去看看。

春节,给了很多常年漂泊在外的人,一个名正言顺回家的理由。即便还有疫情,他们义无反顾。

有那么一批人,今年决定回到农村,不只是因为春节,还因为工作、生活,以及家人口中反复说的“老家变了样”。中国乡村,有一些你想象不到的事正在发生。

如果今年你有机会回农村,不妨出去走一走,看看老家的变化,也了解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。

疫情之后,逃离北上广

“你这个时候回去,是对自己梦想的逃避!”合伙人气急败坏地对李擎说。

李擎是在三年前被合伙人拉到北京创业的。最开始让他负责销售,后来又负责技术。公司业务变了又变,他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变化,其间公司团队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拨,只有他一直没有走。

不是他不想走,是不甘心。创业三年,他每个月只领几千块钱的基本工资,赶项目忙起来的时候在公司办公室打地铺,没有生活没有娱乐,就盼望着有朝一日公司上市财富自由。

最后他被现实打脸了。几个月前,合伙人在一次酒局后对他说,公司没钱了,疫情之后要裁员,明年预算减半,让他再给公司入点资。

李擎拒绝了。两个月后,他主动辞职了,打算回老家。

创业的梦想破灭了,在大城市打拼的动力也没有了,李擎选择逃离北京。

过去,李擎从来没想过回去。大学毕业后,他先是去了广州,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,从基层干起,花了三年时间,一步一步做到了部门主管,然后在老家小镇上买了一套100平的房子。

房子一直空着,因为他常年不回去,“至少得在外面混出名堂来,回去也风光。”在广州打工那几年,他住的地方不到十平米,“就晚上睡个觉,大了也用不着。”

钱是省下来了,但他始终觉得这座城市跟他没太大关系。在这里,他没有同学没有朋友,同事都是干销售的,彼此都是竞争对手,绷着劲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三年前大学同学突然打来电话,邀请他去北京创业,他果断答应了。

但他显然把创业想的太简单了。三年没挣到钱,还把自己的积蓄搭进去了。

来源 / Pexels            

眼看着老家的同学朋友都买房买车,做着小买卖,没事撸个串,他的焦虑又多了一层。于是借着疫情和春节的契机,他放弃了创业,打算先回家看看。

刘娉也想回老家。去年春节,他的老家湖北是疫情重灾区,拿着湖北籍的身份证,他寸步难行。在北京学习生活了八年,他每年就春节回去一次,但去年未能成行。他本不是恋家的人,但疫情期间每天窝在北京的出租屋里,湖北解封后,他就一直想回去看看。

今年春节,他买好了回去的机票,单位突然通知全员,建议就地过年,如要出京,必须先通过公司审批。但有提交了申请的同事告诉他,审批未通过。今年又回不去了。

老家的腊肉熏好了,地里的青菜也熟了,满满一园子的蔬菜,好些都烂在了地里,吃不过来。

北京的蔬菜却涨价了。刘娉最近发现,各大电商平台的蔬菜集体涨价,青菜都快赶上肉价了。500克的娃娃菜,过去只要两三块,现在要5块,土豆白萝卜这种常见蔬菜,过去一两块一斤,现在都五块一斤了。

老家的菜园变成了刘娉在北京的“菜篮子”。母亲每周给他寄一箱菜,白菜、萝卜、辣椒、西兰花、菜苔……泡沫箱子打包好,快递发过来,三天到北京。

特殊时期,农村反而成了物资最丰裕、生活最安全的地方。习惯了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,突然觉得,农村好像还可以。

“如果再爆发疫情,我就躲到农村去。”刘娉说。

在农村创业,另一种生活

回农村后,李擎发现,老家的互联网创业发展很快。他买的房子就在镇上,打算这个春节考察考察当地市场,年后开个小店,做点小买卖。

相比李擎从城市返乡后从零开始的探索,一些更有创业冲动的人,早就已经在农村创业,并闯出了点名堂。

跟李擎一样出生在湖南的张勇,1995年大专毕业后,去了广州打工,但他没有只想着上班打工,有一次他途经一个干货市场,发现里面有百合卖,而他老家龙山县正好产百合,当时他就想,要是能把老家的百合也能卖到省外就好了。

龙山县是“百合之乡”,但受制于交通条件和当地落后的种植观念,过去销路一直不是很好。打了两年工后,张勇返乡创业,在龙山县承包了一亩地种百合,并用了十年时间,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,还建了加工厂,每年销售产值240多万元。

2010年之后,张勇又开网店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,在当地搭建完整的百合产销产业链,创造了就业机会,让当地贫困户有机会就业增收。如今,他成了当地的创业代表人物。

离开农村去大城市,在大城市碰壁后又回到农村,借助当地优势产业创业,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路。除此之外,更常见的是,一些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,通过对当地产业的精准把握,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的创业之路。

董希望生长在辽宁省丹东市,著名的丹东草莓就产自那里。大专毕业后,董希望开始做电商,先后卖过地方特色的板栗、南果梨等水果,但一直没有爆款。直到他上架丹东草莓,订单一下就爆了。

来源 / Pixabay            

那个时候正值拼多多快速崛起,董希望调整运营策略,改“多平台运营”为“专做拼多多”,同时寻找更多优质货源,采用新的打包,增加生产线,后来又扩建了一个近千平米的仓库,并引进了机械化流水线和真空包装等设备,发货全部采用顺丰空运,做成了拼多多丹东草莓的头部商家之一。